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4章 来活了

我们的那一堆宝贝武器每天都被擦得锃光瓦亮,只是苦于没有用武之地呀。台儿庄战役原告胜利,进攻的日军被击毙1万多人,残余部队全线溃退,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,国民政府方面继续向徐州增兵,计划以徐州作为战略支撑点,展开对华北方面日军的反攻,每天从浮桥上面来来回回的部队跟走马灯一样,可以说是络绎不绝。我们却没有任何作战任务。

和我们一起守卫浮桥的那个营跟我们相处得并不融洽。

他们看不起我们这些杂牌军,觉得那些武器装备交给我们就是浪费资源。我们嫉妒他们伙食充足,起码一天可以吃两顿干饭。双方人马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休,就差动手打架了。

他们营长姓聂,叫聂道兵,安徽宿县人,口音跟我的差不多,也算是半个老乡了,可就是跟我们不对付,每天对我们说话都阴阳怪气的。

我们也能认清自己的处境,毕竟咱是后娘收养的,能忍就忍了。

守桥的日子也算过得清闲惬意,我也有机会好好认识一下身边的这些人。

上等兵乔木匠大名叫乔文武,四川达州的,看名字就知道他父母希望他文武双全,结果还是一个大字不识,却有一手木匠手艺。他的愿望就是亲手为自己打造一套家具用来娶媳妇。

割猪蛋的军医多次主动介绍自己大名叫诸葛丹,是武侯之后,祖籍成都,光这个姓氏就让人显得足够聪明,可是那帮天性开朗的四川哥们还是给他取了个上不得台面的外号。他号称是学过西洋医术的,可是跟着这么一支穷光蛋部队就没了用武之地,每天只能干点包扎伤口的活,他的理想是搞一套外国进口的手术刀,成为一名真正的外科医生。

我还想认识其他更多的兄弟,结果杨娃子告诉我:“不要记住太多的人名字,不然他们死了,你心里会很难受。”

杨娃子这个人比较有意思,四川眉山人,他15岁的时候,家乡来了一个游方的道士,说他天生慧根,与道家有缘,于是他就去青城山当了道士,立志要修仙得道。还没等他白日飞升,18岁的时候,就被师父赶下山了,原因是他偷看师姐洗澡。回来就赶上抗日战争爆发,于是就跟着部队出川抗日,在山西打了几场硬仗,他的几个前任连长排长都阵亡了,于是他就被任命为排长。

老陆是我们这群人里年龄最大的,28岁,黑龙江人,家里早年闯关东在黑龙江置办了一些田地,供他上到了师范学院,毕业之后派到济南教中学语文历史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